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你还记得哪些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你还记得哪些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的老传统习俗,我们还记得多少?
大家好,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人从小就是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耳濡目染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甚至可以说深深刻在了骨子里。我生活在山西的农村,山西这个地方百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下面我就说说在我记忆里那些习俗。
首先要说的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也最看重的节日,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家家户户从腊月二十开始忙碌,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小年要祭灶。祭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因为家人格外重视所以给我留下了十足深刻的印象,我至今仍然记得一句谚语就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在这一天里人们只能说好,不能说坏。下面就让我们来说一说祭灶。这一天家里面会把糖类食品当供品来祭灶,为的是不让人们乱说话。对此还有流传下来的童谣———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也就是粘住嘴不要乱说话的意思,怕灶王上天汇报你做的坏事。大年三十长辈们要给小辈压岁钱,方式就是压到枕头底下用来压岁。晚上十一点半还要接神,接的就是灶王爷。灶王爷去天上汇报完工作就要接回来,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大年初一穿着新衣服跟着长辈去给本家拜年,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总是跟他同辈或者年纪相仿的长辈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本家长辈拜年。
其次要说在我成长历程当中关于习俗方面记忆最多的就是婚丧嫁娶了。比如结婚的时候新娘要刮脸,点红腊,新郎要吃新娘家一碗鸡蛋面或者宽心面还有压轿,脱鞋,抱面娃娃等预示着早生贵子等等一些风俗习惯。
总之这些习俗,是传承,是文化,更是留在我们血液里的敬畏之心,感恩的之心。
谢谢邀请!
农村的老传统习俗较多,我印象深刻的有20种“礼”,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是农村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文明礼仪。
1
家来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
2
吃鱼不能说“翻”。
翻鱼和翻船同音。应该把鱼从头开始倒转·面,叫做“掉头”,安全回来的意思。
3
家里来客人了,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
客人走后家里大人肯定要一通叨叨你!说过多少次添饭添饭,你才要饭的呢。
农村的老传统习俗很多,咱们就从腊月二十三说起吧。
腊月二十三祭灶,要吃甜食。蒸年糕,吃糖瓜。过小年。
慢慢的年味儿越来越浓了,扫尘,除旧布新,发面,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在期盼中年就来了。
胜芳的灯会不错,每到这个时候,外地人来这里看灯会的不少。
正月一直到二十六都不许动针线,三孤四寡五绝户,等等,动针线弄不好守寡,绝户。二十五是打囤的日子也不能动针线,否则头痛。
再就是二月二龙抬头。水缸里的水得满着,有利于龙飞升。这一天不许吃大米、小米,面条,也不能动针线,洗衣服。原因是吃米会招蚂蚁和蛆,吃面条掉长虫,动针线头痛。
清明是要吃饺子的。
说到这里,农村的习俗多,我的理解是,过去劳动很辛苦,编出这些借口是为了让妇女们休息休息,至于吃美食,大家都解馋。
我能记起的传统习俗就这么多了。不全面,您们补充。
你好,做为一个农村人,我来简单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农村的老传统习俗很多,像我们这些50、60后依然记得不少,供大家分享。
《1》大年三十是初夕,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贴对联、包饺子。
初夕晚上是年夜,全家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在一起放鞭炮、吃饺子、长辈给小孩发压岁钱,给长辈拜年等.......。
《2》正月十五[_a***_],吃元宵、扭秧歌、跑寒船。
二月二龙抬头,彩头到。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吃粽子,家家门口放艾草。
-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又称苦夏。我小时候就苦夏,每到夏天就开始消瘦,也不爱吃饭。那时,每逢立夏,母亲都会早起给我煮个鸡蛋让我站在门后面吃,说是被人看到就不灵了,那一幕至今都难以忘怀。
- 二、端午吃粽子插艾蒿
- 大家都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我老家的粽子与南方的粽子有所不同,米以黏高粱米和大黄米为主,形状是四个角的。米要掬上十几个小时才可以包。包粽子时黏高粱米加入大芸豆,大黄米加金丝小枣,要包得大而紧实。包好后整齐地码放在大柴锅里,粽子上面压一个木板,木板上压一块比较平整的石头,加水没过石头,再加上盖子,趁着傍晚煮上三四个小时,然后早上起来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放一点村里人酿的蜂蜜,那味道真是鲜香美,是江米不能比的。
- 艾蒿是河边割回来的,扎一把挂在门头旁边可以驱邪避灾。
- 三、三十晚上笼杠火
- 这个习俗是从哪儿传入的,我还真没研究过,但老人们都很迷信这个。每年三十晚上12点,杠火准时点起。点火用的材料都是柏树枝或松树枝,火苗一起***直响。这是大人们就会问我们火旺不旺,我们就得赶紧喊“旺”。待火苗小一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会从火苗上迈过去,看看影子有没有头,如果没有头,就说明这个人今年有灾难,会没的。关于看影子这个环节我是不信的,可母亲相信,她说奶奶的时候就是没看到头,那年就走了。我心想,奶奶驼背,影子偶尔看不到头是很正常的。母亲现在已经九十多岁,每年三十晚上依然有笼杠火的习惯。
- 四、二月二梳头
- 二月二吃卷饼很多人都知道,但二月二,女孩子不能在屋里梳头你知道吗?以前在家时,每个二月二母亲都会叮嘱我们早上起来一定要到屋门外去梳头,不然会把蛇招进来的。我想这跟龙抬头有些联系吧。
- 五、八月十五吃月饼
- 小时候的月饼都是青丝玫瑰的,跟现在稻香村的自来红一样,不过没有那么精致,我们都叫它月饼子。一家人也就称个一二斤,晚上大家坐在晾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看闪闪的星空,一边听老人们讲嫦娥的故事。
- 六、巧锅饭(敛巧饭)
- 小时候的巧锅饭与现在的敛巧饭有所不同,那时候几个大一点的姑娘带着我们一帮半大孩子去各家讨米讨菜,然后去野地里支个大铁锅把讨来的米豆菜放在一起煮,再把女孩的用的针呀、顶针放在里面,最后看谁能吃出来,谁就是那个心灵手巧的人。现在巧锅饭叫敛巧饭,在怀柔山区已经成了特色,每年正月十五到十七这三天,各村都会做敛巧饭,有榨油饼、炖排骨菜,一个村人围在一起吃,特别的热闹。
- 其实关于农村的习俗还有很多,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在过法上稍有不同而已。尊重习俗,让节日神圣而庄重,也让节日充满色彩,生活才更有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你还记得哪些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你还记得哪些过年的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