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松滋人过年习俗研究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松滋人过年习俗研究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塑料袋发明以前,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吃不完食物打包用什么袋子?
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应该是新世纪以后比较普遍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别说农村办红白喜事没有打包这一说,就是城里也没有。那时候办红白喜事,桌子上的菜基本上剩不下,几乎是所有的菜品,统统吃光。
八九十年代后,生活好一些了,办完事,才会有吃剩下一些食物。无论剩下多少,都不会扔掉。怎么办,一般情况是都倒在一个大盆子里,我们老家说法叫折摞。然后把折摞拿回家,每顿饭热着吃,如果剩下的很多,再分给亲属吃。
使用塑料袋装吃剩下的食物,我的记忆中,是新旧世纪前后。这个阶段,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办事有时选择在饭店,经济条件一般的,杀一口猪,然后请厨师。不管是选择饭店,还是在家里办,为了体面,菜品品种和数量上都是非常上档次的。加上人们肚子里不缺油水了,所以,剩下的的菜品很多。这时,塑料袋的用途充分地发挥了作用,也就有了打包这一说。需要说明的是,农村打包的人,一般都是亲属,或者关系很好的朋友,普通的交往关系是不会这样做的。
2022.7.5 上午
打包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叫:吃不完兜着走。
以前(改革开放以前包括旧中国)人们请客吃饭是中规中矩的。
请人吃酒席之人必须要向人家发出邀请帖,帖子上写明请客人的姓名,请客人赴宴的事由,请客人赴宴的时间,地点。最后还要写上:“恭侯大驾光临”字样,以表邀请人的恭敬。
赴宴人,接到邀请赴宴秉帖之后(是主人家亲自送达的),不但要准备好礼物,而且还要准备好各种穿戴。
宴席,宴席上最讲究的是位置,客人,陪客都要分主次,各人有各人的位置,如果一乱就要闹大笑话。
就位后主陪要按顺序敬酒,酒过两巡才发筷子,这时才开始在主陪相让下动筷子吃菜,宴席是很规距,主客之间是很客气的,
水席如果开始上热菜,是要把大部分凉菜撤下去的,然后上一个热菜,撤下去一个以前上的已经吃过的热菜,这样桌子上的菜品很少,主客只是享用,没有人想着要打包,因为那样是很丢人现眼的事情。谁也不想在那种场合出丑。
现在已经没有规矩了,很多宴席岀现了壮观的抢菜大战,菜上来还没有吃就被抢走,现在的人已经没有了羞耻心。
以前主人家的剩菜折在一起,给左邻右舍送一些。
在我们这里,七十年代以前不但没有塑料袋子,甚至于连多余的玻璃瓶子也没有,只有极其有限的洋瓷盆。
过去农村办红白喜事,大多属于四碟凉菜加八碗饭。四碟凉菜都是农家自产,八碗饭是豆腐、猪肉、丸子、鸡肉苫碗面,底下用萝卜、***之类垫底,每样两碗共八碗。另外,中间置一碗豆芽之类的公菜。
四碟凉菜,供喝酒用。主人,劳客轮番敬酒,客人边吃边喝。
八碗饭同时上桌,敬酒算是结束。上席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动筷子。上席筷子夹到哪一碗,其他人的筷子便跟着夹到哪一碗,吃完一碗便再动另一碗,连碗里的汤也要轮转着喝干。
吃完八碗饭,大家各自泡一碗馒头(俗称蒸馍馍)或花卷(只有喝满月酒才有花卷)才离开。
这就是以前我们这里的宴席。那时间,大家生活都困难,一桌席吃得干干净净,哪有打包的。
现在物质丰富,一桌宴席对半剩下了,根本吃不完。虽然有塑料袋,人们也没有打包的习惯,全浪费掉了,真可惜。
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红事白事,红事是喜事,白事是丧事,而不是红白喜事!
不说白事,就说红事吧,就在过去,别说没有塑料袋,就是有塑料袋,农村办红事也是用不上塑料袋的,因为,在过去农村的红事,没有吃不完的食物,所有的食物,都会一扫而光的,农村过去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在我们东北老家的农村,办喜事的宴席,有两种标准,一个是六顶六,一个是八顶八,六顶六就是六个盘子的菜加上六个碗的菜,八顶八就是八个盘子的菜加上八个碗的菜。
那个时候的碗不是农村用常用的大碗,而是农村常用的中碗,那个时候的盘子是一种比较浅的盘子,因此碗与盘子中的菜也不是很多的,而那个时候宴席的菜基本上也是没有肉的,一张桌子坐10个人,当一碗菜或者一盘子菜上桌之后,每个人一大筷头子就会夹光了的,甚至有的人还没等伸筷子,碗或盘子就没有菜了,也就是说,这十二个菜或者这十六个菜上完之后,所有的碗或盘子都是吃的光光的,连吃都没吃饱,哪里还没吃不完的食物呀!
更有甚者,当时还有“搂席”的,所谓搂席,就是一碗菜或者一盘菜上来之后,还没等大家都夹完之后,搂席者端起碗或者盘子里的剩下的菜,啪的一下扣在自己的饭碗里,这样恶劣的搂席行为,也会影响别人的情绪,既然你能搂席,别人也就跟着搂席了,这样做,也是因为农村太穷太困难了,就是这样的情况,连吃都不够吃,哪还有吃不完的菜呀!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在塑料装没发明以前,无论农村或城市都用的定是环保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是:青桐树叶、荷叶、麻纸、黑棉纸、白棉纸等。用的最普遍最多的要数荷叶了,家庭蒸馍头用它垫笼底。小吃店、卤菜店都是用干荷叶来包食物,干货店和茶叶店是用麻纸,麻纸就是人们常说的牛皮纸。黑、白棉纸多是中药店用来包药。农村没有荷叶的地区用青桐叶子的较多!
你们家乡都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我们中国地域宽广,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是千差万别。
湖南地处中国南方,而怀化又是处在有着神秘色彩的湘西地区,这里的风俗习惯与别的地方就有大不同了!
其他的不说,就说红白喜事,就有很多的习俗。“初一不嫁女,逢七不出丧,生诞不做六十岁”!
在怀化清江湖一带,每月的初一是不能够让女儿出嫁的,初一嫁女,表示娘家的日子全被女儿带走了,没了什么盼头。而家里如果有人去世,一般要将死者在家里停放三天才出门埋葬,如果三天后刚好逢七的日子,表示是重丧,过不多久家里还会有人去世,所以得有个解法,那就是往后移日子,避开这个晦气日。人生在六十岁的时候,一般都会做六十大寿,但在我们这里,做六十岁是最禁忌的事情。做六十岁,意思就是故意蛊弄人,这个人以后就会生病、运气差!
过年的时候不能说鬼、初一女人不能去别人家、夹子不能说夹子,要说夹钳,因为钳音同钱……
我的家乡是豫西南的一个农村,也有很多特别习俗,今天别的不说,就说结了婚的女子不能在家过大年这一习俗。
在我的家乡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大年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在家过年,会把娘家吃穷,过年的时候,娘家都要请神送神(神就是指自家的老祖宗)。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了,对家里不好,会影响一年的运程。对自己的哥哥弟弟也有影响,会让家庭破败。
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能再吃回头饭,尤其是大年初一,绝对不能在娘家吃饭。河南流传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让女儿死了心的在婆家扎根,兴旺发达了,娘家才觉得有面子。
尽管到了现在,随着现代化文明的推进 ,人们不再是那么愚昧和封建迷信,但绝大多数人,还视此事如同清规戒律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娘家,平平安安,幸福美满。谁也不想破坏这一特别的习俗。
感谢各位朋友观看,请在评论区里发表您的见解[作揖][作揖][作揖]
谢谢邀请,我就说一下我们这里女人生孩子,两家父母要做的事吧,也是我们这里的老传统,也算习俗吧;
新媳妇从怀孕起,婆婆就多加关爱,教会怎么孕育,临产前,婆婆都会准备好一切待产的用品,包括婴儿尿布,半褥子,被褥,褯子,奶粉,奶瓶,奶嘴,吸奶器等等,这些都要带到产院备用,临产时女方娘家父母也要到场(特除情况除外);
1;孩子出生后,第六天,娘家娘要到男家,给孩子安耳朵(就是买点滋补品,过去是买炸果子(油条)),亲手摸一下外甥(女)耳朵,男家父母要待客。
2;8-10天的时候娘家父母要到男家去送菜礼(意思是为男家2天后大操大办,女家分担一些,一表敬意,现在基本都是给钱,多少不等,程序还是都有)。
3;男孩12天,女孩13天,男家要准备过十二日,要大操大办,所有亲戚朋友都要邀请,大办酒席,仅次于结婚的大举动。
4;到21天娘家要接闺女接外甥,到娘家住满月。
5;到30天前,公公婆婆要带好礼品去亲家给儿媳妇补满月,女方父母也要待客。
6;到40天以前(38-40),男家要接满月,不能晚接(叫闺女不能住40天的满月)。
7;到100天,孩子要过百岁,娘家婆家都要做百馍馍,就是很小的小白馒头,点上红点,送给千家万户,祝福自己孩子长命百岁。
至此孩子出生全部仪式完成,再下面就是1周岁生日了,那就是自己家的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松滋人过年习俗研究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松滋人过年习俗研究报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