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方过年大年三十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方过年大年三十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年三十这天各地都有什么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也就是我们说的除夕。是春节年俗活动中最重要的一天。在我们甘肃河西地区主要习俗有贴春联,吃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守岁等等。
在我们当地贴春联一般是在三十中午过后。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床把庭院前后打扫的干干净净。前门后门都要贴上对联和门神。有养牲畜的还要贴上草头兴旺或是六畜兴旺。在盛粮食的地方则会贴上年年有余。在农用车上贴出入平安或一帆风顺。年夜饭一般较迟。摆上水果瓜子 糖果,凉菜热菜,主食则以臊子面为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共同举杯祝福,说说一年来的开心事和对来年的新打算。在席间,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一百到一千不等。
除夕夜燃放鞭炮在零点整。按老人的说法叫接神。守岁这一传统习俗古已有之。晚上会把庭院和房间的灯都打开,亮亮堂堂,红红火火,据说是守岁时间越长来年日子越好。不过一般到两三点也就休息了。毕竟熬夜对人身体也不太好。
除了这些主要习俗外,三十下午还有祭祖这一传统。一般在天擦黑各家会去十字路口或是偏僻之地给先人烧纸钱,请先人来过年。虽说有些迷信,但也包含后辈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大年三十首先贴春联,大门上挂大红灯笼,这是每家每户都有的风俗习惯。天块黑时每家每户迎接先人,礼花礼炮把先人接回家时第一件事就是座纸,座纸就是给先人碑位下和后边座上纸钱,等过完年送先人时烧掉,也就是给先人送点钱之意。纸座好就给先人献贡品,贡品主要以水果,点心,饭菜为主。贡品献好就点蜡烧香叩拜先人,三十晚上全家人还得守先人,守先人也就是给先人献些茶酒之类的,再者给先人续个香什么的。这是我们当地大年三十的风俗习惯,友友们你们地方有这种风俗习惯吗?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大多忙着辞旧迎新,吃穿用的,还有精神上的。
一,办置除夕的年夜饭,什么鸡,鱼肉的,还有各自喜欢的美食,还有平时不舍得买的,这时统统能摆上饭桌,庆贺一年到头,吉祥如意。
二,贴春联,挂红灯,搞卫生,喜洋洋气氛活跃。
三,更不忘祭祖,家里的男人们提了祭品,带了香火和纸钱,还有爆竹,有的还带了亲人生前爱吃爱喝的,到坟前祭拜。
四,如今好象又添了一样风习,就是外地回家的儿女,到自己的宗亲长辈面前见个面,啦个家常,我也是这样。
值此除夕之日,来谈点乡下除夕的习俗,我想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吧?
我的家乡在粤西的乡下,地处两广交界处的化州平定镇。至于除夕的习俗,其实也跟太多处南方地区的习俗相差无多。除夕当天下午,准备一切三牲果品,蜡烛、香、纸钱、茶、酒等一切拜祭用品,全家老少一齐跪拜在祖先牌位的香案前,说一些吉利的用语。然后,做一桌丰盛的菜,全家围坐在一起共同举杯,辞旧岁,迎新春。
大年三十下午,各家各户贴上新春联、新门符。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下午拜祖,在厅堂举行,摆上八仙桌,围上床裙,供品有三牲:鸡鹅鸭选其一、猪肉一块、鱼,或五牲:猪头、鸡鹅鸭、鱼,粿品、茶酒、米饭、纸钱,点灯、香烛,就开始拜祖。家中长幼要依次序跪拜,行三“跪九叩头”大礼,最后是焚烧纸钱,大家洗澡,称为“洗过年浴”,穿上新衣服,去旧迎新。
接下来是“围炉”吃团圆饭。《潮州府志》:“设火井于厅,相围以食”。现在过年不再设火井,以围炉吃年饭的习惯仍保留至今,出门在外的亲人都要赶在除夕之前回来围炉团聚。
年饭是一年之中最为丰盛也最为隆重的一顿饭。除了各种鱼肉佳餚之外,猪肉丸、鱼丸是必不可缺少的,象征着团圆。还必须有一道猪肠芹菜大蒜,潮语谐音:肠为长,长久长寿之意,芹是勤,勤俭、勤劳致富之意。蒜是算,精打细算、有钱囥。囥是藏、贮藏、储存之意。还要有一盘海蚶,潮州人把蚶壳叫做“蚶壳钱”。这与古代以贝壳当钱有关。还要一大碗鲤鱼炆蒜,象征“鲤鱼跳龙门”出人头地。
谢邀!
大年三十晚上几点吃年夜饭比较合适?
时间:大年三十 傍晚
主题:两顿年夜饭
胶东的乡村,年味还是很足的。傍晚5点,夕阳只剩最后一点儿余晖,天光渐渐的暗了下来。家里的男丁会放下手中的伙计,以家族为单位聚集在一起,带上祭品,往家族的墓园出发,这个仪式,我们称为“请神”,意思大致是恭请祖先回家享用子孙们的供飨。这个[_a***_],家里的女眷则负责在家包饺子,准备年夜饭。
请神的仪式大致需要一个小时,结束以后大家会聚在长子的家中,磕头祭拜祖先牌位,敬香上供之后才可以各自回家。
回家之后,男人们依然不能停歇,第一锅饺子在这个时候出锅,第一份自然是作为祭品敬献祖先和天地八方神灵,这所有的祭祀仪式全部结束,我们的第一场年夜饭才正式开始,时间大致是晚上的六点半到七点。
第一顿结束后,孩子们自然是有各种***活动,家里的成年男子则非常有默契的逐家拜访同族的长辈老者,女眷们也可以难得清闲的聚集在一起闲话家常,这个过程可以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
晚上十一点,必须回到自己家,这是不用多说的规矩。一家人再次开始忙碌起来包饺子,这一次的饺子是“***饭”的主角,妈妈会提前准备好栗子、白糖、硬币随机的包进饺子里,***十二点,热腾腾的饺子再次上桌,能吃到啥全凭运气。吃到栗子的大吉大利,吃到白糖的生活甜蜜,吃到硬币的财源广进。
这是胶东独特的两顿年夜饭习俗,很多家庭现在把两顿饭合并成了一顿饭,年纪小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两顿年夜饭,更不要说知道这两顿饭的意义。
小小的两顿饭,有对祖先的追思,有对家族亲厚团结的寄望,有对长者的敬重,有对新年的祝福和愿景,很多时候,所谓年味儿,其实都在逐渐被遗忘的仪式中。
过年,一个喜庆的节日,永远寄托着一个名词“乡愁”,“回家过年”永远是外出务工、在外打拼的人们幸福并多苦多累都愿意的事,关于大年三十晚上吃什么,几点吃,其实根据各家情况,一家人到齐开餐就可以,“团聚”是多么和谐的场面
我们这里是云南文山的一个小山村,我们吃什么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在以前生活条件很差,农村的年夜饭就是猪头猪尾,并且“进神”的仪式需要,三十晚上就吃猪头肉了。
在村里,哪家放鞭炮就知道哪家开饭了,一般都是放两次鞭炮,第一次是“进神”,迎接老祖公需要放鞭炮,第二次是马上开饭,请老祖公先吃,我们农村叫“献饭”
祝各位新春快乐,恭喜发财!
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也是特别重要的日子。再远的游子在这天也会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南方的年三十晚上都是自己在家吃的,和正常的吃饭时间一样,晚上六七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弄上好菜好酒,电视播着年欢晚会,喝酒吃饭聊天,温馨热闹!
吃完饭收拾的收拾,聊天的聊天,南方习俗三十晚上的垃圾十二点前弄出去倒的,初一是不能往外倒垃圾的,说是会把财倒掉。当然这也是各个地方的说法。当然还有个说法就是守岁,一家人会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守到十二点才去睡觉。
可能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健健康康。
在湖南,常德市、衡山、隆回、冷水江等地的某些地方,都有凌晨吃年夜饭的习俗,追溯这种习俗的根源。
我们这边年夜饭就是团圆饭,是大年三十晚上吃的,不过晚上十二点也要吃素包子。
青岛土著,八零后,延续着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家里亲戚都来我家过年,六七点开始喝酒,就点左右去楼下放烟花,回来继续喝酒,十二点下饺子,下饺子时候下午放鞭炮烟花,一点左右喝的差不多了,欢送亲戚,收拾睡觉
大年三十晚上,农村大门口放根木棍有啥讲究?
辽宁省东港市。
做为闯关东农民的后裔,辽东半岛的某些风俗深受胶东半岛的影响。
题主所说的木棍叫拴马桩!
我们当地在大年三十下午四点以后(必须晚饭前)陆续开始就有出去接年的了,也就是提着灯笼去离家近的十字路口(祖坟离家近的也有去祖坟的),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口中念念有词,欢迎逝去的先人回家过年之意。然后转身回家,到家门口后,立刻将提前准准备好的立在门旁的木杆横放在门口。意思是让骑马坐车(当然是牛马等牲口拉的车)回家过年的先人把车马拴住。
待到初二傍晚(饭后六七点钟)要送年了。一般程序是这样的,用瓢舀一点煮饺子的汤,抓一小把米放进去,再把供桌上的供品,比如饺子扔一整个的,供饽饽在底下揪一小块,供碗里的粉条、生菜、鱼再扔里点。然后提着灯笼,带上香纸到离家近的十字路口,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口中亦念念有词,意思是恭送先人,希望先人保佑一家老少平安之意。烧纸燃烬,将瓢轻轻摇匀,尽皆泼出去。然后不回头不言语向家走去。走到门口,把横放在门口的木杆立起(因为先人已坐车马离开),放在门旁。
至此,这根木杆(拴马桩)就结束了一年中只有三天的工作,重新恢复了木杆的正式身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方过年大年三十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方过年大年三十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