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80后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80后过年有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还记得80年代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1],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80年出生的,记得小时候过年,父母老早就开始忙年了。过了腊月二十,忙着炒花生瓜子。二十四打扫房子,送灶神。二十五开始忙着买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在凭票的时代,很多年货需要托人或者排队购买。紧接着的几天,主妇们很忙碌,有时要忙到深夜。炸鱼圆,炸肉圆,炸藕夹,杀鸡鸭,烀肥肠,到饭店订包子,收拾蔬菜。由于那时的商店,菜场最早要到正月初八才开门营业,所以吃的要备得足足的。那时候的新衣服就是用布做一件罩在棉袄外面的罩衫,女孩子的款式都是一样的。记得88年春节,小叔叔托人从上海带回几件滑雪衫给我们堂姐妹四个,那是一种晴纶面料的人造棉棉袄,颜色鲜红,配着金色的拉链,蝴蝶结腰带。我和姐妹们穿上出门拜年,不知惹来多少小姑凉羡莫嫉妒恨的眼神。
年味浓,我觉得还要说是八十年代。
老的传统还保留着,父母会花很长的时间裹粽子、包饺子,炸制今天已经说不上名字的零食,存起来,可以吃很长的时间。
那个时候,春晚无疑是过年的重头戏,全国的家庭都聚拢在电视屏幕前,分享一档晚会。相声的许多词,姜昆、唐杰忠说的,根本会流行一年,到第二年再更新。
经济上大家开始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出现了一整片一整片的摊位卖挂历、农事历,挂历上则出现了许多美丽的小姐姐,有的是泳装喔。文化馆会同步组织义务为市民写春联。
作为小朋友有了压岁钱,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水彩笔,两毛钱一枝,六色是一套,更有十二色的属于豪华版。这离我就太远了,这是我只能成为专栏作者而没有成为画家的主要原因。
谢谢邀请!
80年代春节,离现在很遥远了,但在家里经常听爸爸妈妈提起他们小时候的春节!
爸爸妈妈都兄妹6个,听爸妈说在他们小时候,那时家里都特别穷,他们最喜欢过年了:
(1)因为有好吃的,像一些鱼🐠、麻花🌸、糖果只有过春节才能吃到!
(2)因为有“花衣服”(新衣服)穿,虽然可能这件衣服是哥哥、或姐姐穿剩的,又修修补补,但让他们穿,还是很高校!
(3)可以拾鞭炮,那时候流行去各个家里串门,拾一些未燃的鞭炮!
(4)有压岁钱,那时虽然穷,但亲戚之间也会给压岁钱的(现在流行叫红包),压岁钱一般都是一毛、两毛的,很开心,但过后都要上交到爸妈,因为别人给咱们压岁钱,咱们也要回礼!
(5)可以和父母一块走亲戚,当时因为兄妹多,谁能和父母一块走亲戚,说明父母喜欢谁,因为走亲戚,就能吃到好吃的!
后来到了80年代,父母成家立业,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但还是比较困难,那时候家里过了春节只花200元左右,家里会买10斤~15斤猪肉,一斤在3.3元左右,需要33元~50元,如果谁家能买50斤肉,那是相当有钱了,一般会买两条鱼,在20元左右,鞭炮比较贵,但又是习俗,也在30元左右,然后门画、蜡烛、糖果、蔬菜、油等等!
守岁那天和初一很是正式,一般守岁晚上要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初一主要是拜年和去舅舅家走亲戚,然后初二~初10之间就一直在走亲戚,那时交通只用自行车或步行,并且路还不好,不像现在家家都有小车,方便!
时代不同了,春节方式也不一样了,但记住: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家里有父母,家里有幸福!
暴露年龄的时候又到了!八十年代我的年纪是个位数,还不太记事。但八十年代末期在过年这样的美好日子里还是有点儿印象的。
那时候家里很穷,又是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吃好穿暖都还成问题……一年里就盼春节前夕家里能给买身新衣服过年!
我记得有一年过年前夕,我在村路口玩,父亲从家里骑着永久牌自行车出来,高兴的唤我近前:“老大快来,爸爸带你去市里买新衣服过年,不要让弟妹知道,车载不了那么多!”“好诶!买新衣服去喽!”
农村嘛,过年都很讲习俗,年前我们广东粤西地区都兴做一种叫“籺”的年味小吃。大年三十我们会贴春联、去庙里拜菩萨,然后吃年夜饭,最高兴的事要来了!领红包啊!虽然数目不大,一般只有个十块二十块的,但那时的我们高兴的很,毕竟平时没拿过这么多钱!(当然,最后这些钱都会被家长以交学费为由“骗”走的。)到了晚上一家人早早的坐在一起看春晚,近零点,困了的小孩子也从床上爬起来,因为最兴奋美好的时刻来了!放鞭炮!点烟花!浓浓的年味……
回不去的童年!挥之不去的年味记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80后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80后过年有什么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013.html